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數位內容的AI化轉型》#緯育 #TibaMe #企業參訪

一、【參訪初印象】課程不只是知識,更是「產品」

從訓練講師的角度來看,「課程製作」不再只是知識的傳遞,而是一場從產品開發 → 設計 → 包裝 → 體驗的完整流程。這次踏進 TibaMe 汐止總部,我真正感受到「內容=產品」的觀念已成企業級操作模式,具備流程化、工業化、團隊化的高規格運作。
 

二、【課程製作流程觀察】職能導向 × 實戰設計 × 協作編製
由教學設計師(ID)依照產業趨勢與企業職能模型設計課程架構。搭配生成式 AI 工具(如 ChatGPT)設計草案,結合模組化內容,進行教材視覺設計與專案化剪輯流程,打造工業化教學供應鏈。

 

三、【數位攝影棚現場體驗】從講台到演播室的轉變
高規格的拍攝環境與導播系統,包括4K多機位、自動燈光、提詞器與導播室整合。讓講師體驗節目級拍攝流程,並提升影音教學品質與視覺節奏的設計感。

 

四、【生成式AI實作展示】教育內容的加速器與共創器
從腳本、視覺、語音到影片剪輯,生成式AI大幅提高課程製作效率與創意。像是 ChatGPT、Midjourney、Runway、ElevenLabs 等工具,讓教學創作更具延展性與平民化。

 

五、【專業觀察 × 實務啟發】

  • 課程製作可以產業化。
  • 講師需要進化為內容創作者。
  • AI 為教學者帶來平民化製作可能。
     

六、【結語】融合教學 × 技術 × 創新,才是新世代內容培訓者的價值
這次參訪讓我深切感受到:教學者的競爭力,在於內容轉化力、科技應用力與市場理解力的融合。未來我將持續落地這些實務,協助更多中小企業主與講師跨入 AI 教育世代。

數位內容的AI化轉型

 
文章標籤

志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方創生 × 數位行銷:
讓在地價值被看見、被喜歡、被下單

文/丁志文|AI行銷顧問 × 數位轉型講師 × 青創品牌教練

地方創生,不只是蓋老屋與賣農產,而是重塑「地方價值」

這幾年,「地方創生」成了政策顯學,也是不少年輕人回鄉的熱血選擇。但我們常看到的,是在地有好東西、有人情味、有文化底蘊,卻缺乏讓人「看見、喜歡、下單」的能力。

從農村小舖、手作市集到社區品牌,這些創生行動常常面臨的挑戰不在「生產」而在「行銷」。

這就是我投入「地方創生 × 數位行銷」的原因:我希望用這些年在品牌顧問、AI行銷與企業培訓上的實戰經驗,陪伴更多有夢想、有行動力的地方團隊,把「創生」做得更長遠、更有價值。

 

為什麼地方創生需要數位行銷?

你可能會說:「我們只是社區小團隊,哪懂什麼數位行銷?」
但現實是——你的粉絲、潛在支持者,早就在手機裡刷社群、看短影片、點連結下單。

如果我們還停留在傳統宣傳單、路邊擺攤,等於主動放棄一大片更有效率的舞台。

地方創生必須具備三力:

故事力:講出地方的特色、人物、情感與意義

內容力:能把故事轉譯為吸引人的圖文、影片、社群貼文

行動力:有策略、有工具、有節奏地推動品牌曝光與粉絲經營

 

結合AI與在地故事,打造高效行銷力

我在課堂上常用以下工具來幫助創生團隊快速提升:

ChatGPT:自動生成品牌故事與貼文內容

Canva:快速設計具視覺美感的社群圖卡

CapCut:剪輯在地短影音,套用範本迅速出片

 

真實案例:

  • 一位宜蘭小農用 ChatGPT 生成貼文草稿,結合他家的香草故事,提升貼文互動率 3 倍
  • 一個返鄉青年用 Canva 製作品牌主視覺,在地市集更吸睛
  • 社區媽媽用手機拍田間日常,我幫她加字幕與腳本,短影音觀看量破萬

 

地方行銷三階段策略:讓人「知道 → 喜歡 → 支持」

第一階段:品牌定位

建立明確的品牌標語,回答三件事:你是誰?你代表什麼價值?為何值得支持?

範例:「一杯海風味的咖啡,喝見宜蘭的浪。」

 

第二階段:數位內容經營

不同平台玩法不同,但三個原則通用:

  • 圖片說話(真實人物照 + 品牌色)
  • 短文共鳴(三段式貼文結構)
  • 短影音吸睛(15秒內說好故事)

 

第三階段:用戶互動與轉換

  • 開設 LINE 官方帳號,讓粉絲即時對話
  • 用 Google 表單舉辦票選活動,提升互動率
  • 辦直播導覽活動,結合實體與線上流量 

 

地方創生不該是孤軍奮戰,而是行銷共創

很多創生者初期熱血滿滿,後期卻耗盡資源。最常見的痛點是:

  • 內容不會做,曝光低
  • 缺乏策略,無法持續
  • 有故事,但說不好

透過正確的工具與策略,我們可以建立一套可複製、可優化的地方行銷系統,讓創生行動不再只是一次活動、一段補助,而是真正的長期事業。

 

結語:地方的價值,值得被世界看見

創生,不只是回鄉,更是與土地重新建立連結。
行銷,不只是曝光,而是讓地方故事與價值流動。

讓我們一起,用數位工具與人文故事,打開地方品牌的可能性。

 

想了解更多地方創生行銷策略?歡迎追蹤《跟志文學AI行銷》,與我一起用行銷為土地發聲,為創生加速!

 
文章標籤

志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