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白髮蒼蒼的老教授在學生畢業的最後一節課時說:「這是我給你們上最後一堂課了,這是一堂簡單的實驗課,也是一堂深奧的實驗課,我希望你們以後能永遠記住這最後一堂課。」

 教授說著,取出一個玻璃容器,又注入了半容器清水。
 教授把盛水的容器放進一旁的冰櫃說:「現在我們將它製冷。」
 過了一會兒,容器取出來了,裡面的水凝結成了晶瑩剔透的冰。
 教授說:「0℃以下,這些水就成了冰,冰是水的另一種形態,但水成了冰,它就不能流動了。」

 「現在,我們來看水的第三種形態。」
 教授邊說邊把盛冰的玻璃容器放在酒精爐上,並點燃了酒精爐。
 過了一會兒,冰漸漸溶化成了水,後來水被燒開了,咕咕嘟嘟地翻騰出一縷縷乳白色的水蒸氣,在實驗室裡靜靜地氤氳著、瀰漫著。
 過了沒多久,容器裡的水蒸發乾了。

 教授關掉酒精爐,讓同學們一個個驗看玻璃容器,說:「誰能說出這些水到哪兒去了呢?」學生盯著教授,他們不明白這最後一堂課,學識淵博的教授為什麼給他們做這個最簡單的實驗。

 教授看著那些不願回答這個問題的學生說:「水哪裡去了呢?它們蒸發進空氣裡,融進藍藍的遼闊無邊的天空。」

 教授微微頓了一頓又說:「你們可能都覺得這個實驗太簡單了,但是……」教授口氣一轉,嚴肅地說:「它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實驗!」教授瞅了一眼那些迷惑不解的學生說:
 「水有三種狀態,人生也有三種狀態。水的狀態是由溫度決定的,人生的狀態是由自己心靈的溫度決定的。」

 教授說:「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的溫度是0℃以下,那麼這個人的生活狀態就會是冰,他的整個人生境界也就不過他雙腳站的地方那麼大;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抱平常的心態,那麼他就是一掬常態下的水,他能奔流進大河、大海,但他永遠離不開大地;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是100℃的熾熱,那麼他就會成為水蒸氣,成為雲朵,他將飛起來,他不僅擁有大地,還能擁有天空,他的世界和宇宙一樣大。」

 教授微笑著望著他的學生們問:「明白這堂最簡單的實驗課了嗎?」
 「不,這不是一堂簡單的實驗課!」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水的溫度靠火的加溫達到100℃,而人心靈的溫度則靠正面的思考、樂觀的心、親友的關懷、溫柔體貼的心、對這世界的好奇心、勤奮努力等等來加溫。

 希望今天這篇文章能讓各位朋友們心的溫度升到滿滿的100℃,讓您我的生活變的更多加采多姿。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個叫做「」,不是領巾。得到碩博士學位才會有。

碩士綴黑邊,博士綴白邊。

博士學位服的左右兩袖都有3-5道黑絨線,這個是學士學位服和碩士學位服沒有的。

 

的顏色也有文章:

文學碩博士:白色。

教育學碩博士:寶藍色。

農學生命科學碩博士:色。

哲學碩博士:深藍色。

法學及社會科學碩博士:色。

商學管理學碩博士:色。

工學碩博士:色。

醫學博士:色。

藝術學碩博士:

 

不同「學門」,用不同顏色,不能亂穿,以前教育部是有規定的,國立大學基本都是照這套服制來穿著。

151526.jpg 

#學位服上樣式顏色的意義

文章標籤

志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少說抱怨的話,多說寬容的話;
(抱怨帶來記恨,寬容乃是智慧)。

少說諷刺的話,多說尊重的話;
(諷刺顯得輕視,尊重增加瞭解)。

少說拒絕的話,多說關懷的話;
(拒絕形成對立,關懷獲得友誼)。

少說命令的話,多說商量的話;
(命令指示接受,商量才是領導)。

少說批評的話,多說鼓勵的話;
(批評造成隔閡,鼓勵激發潛能)。

文章標籤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才是好的口語表達?綜合專家意見,好的口語表達包括以下五項原則

1.言之有:說話的內涵豐富、有故事性。這需要靠大量閱讀生活經驗累積

2.言之有:說話條理分明,有組織、有重點。這需要透過大量的與他人討論、溝通、練習上臺說話


3.言之有:說話經過思考、辯證,能提出自己的觀點論述。這需要經常練習提問、思考、辯論。


4.言之有:所說的話,有憑有據,能夠舉例證明。這需要思考、探究、蒐集資訊、觀察的能力。


5.言之有:與人互動溝通時,能察言觀色、具有同理心、具備應對進退的智慧,這需要培養社交智慧、EQ的能力。



文章標籤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

意謂看似簡單,但事前準備。

從不會到會,要靠學習

從會到熟練,要靠練習

從熟練到頂尖,要靠不斷的學習練習


不要羨慕別人,趕快準備,下一個成功的人就是

 好話:口生如蓮花,出口即成章。

 說好:講話有技巧,言語藝術。

 說話:狀況沒關係,大事小事。


   →→  →→ 

 模仿  操練 → 超越



練習:『沒有魔術,只有次數;沒有奇蹟,只有累積!』。

簡報表達力:有效傳達、促成改變。

註:練說話[台語]的精神。學習說話、訓練口才。丁志文 於 達言社。

文章標籤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吐露本身的心聲,然傾聽別人的心聲就必須要有耐心,我們應專心去聽取別人訴說的內容,勿表現出漫不經心的樣子,並適時提供適切的看法,進一步了解對方,以建立互信的管道。培養傾聽的技巧是拓展人際關係重要方法之一,列舉幾項做法如下:

(一)善用身體語言:所謂身體語言是指身體的活動或表情等等,來代替語言的非語文訊息,包括1.身體面向對方,彼此保持適當距離。2.眼神應凝視對方的眼睛,表情專注而不嚴肅。3.雙手自然放好,不可交叉在胸前。4.雙腳自然擺好,不可翹起二郎腿。5.以點頭、眼神或表情等,來表示接受到訊息或瞭解對方的意思。6.保持「神情自若」的原則,但有時也可配合溝通內容採取最適當的姿勢或表情。

(二)表達同理心:所謂同理心是指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立場去體驗對方的心境歷程,表達本身瞭解其目前的感受,方法有:

1.使用言語表達我們對對方內心世界的瞭解,將你所體驗到的對方感受回應給他。

2.試探我們對對方的瞭解是否正確,也讓對方有澄清的機會。

3.找出互相矛盾的情節,幫助對方抽絲剝繭以解決問題所在。

4.說出別人或自己的類似經驗,讓對方從這些實例中瞭解我們能感同深受。

5.直接告訴對方,有話直說無妨,彼此皆能打開心防,直言不諱、不說假話。

6.避免使用批判、評斷的字眼,以免對方覺得我們只是會說一些風涼話。

7.使用我們自己的話將對方的想法與感受重述一遍,讓對方覺得我們己經有所瞭解,並且想要更進一步瞭解。

8.使用鼓勵的口吻,讓對方繼續說下去。

(三) 有效的思考:一般而言,思考永遠超過說話的速度。因此,當我們接受對方所傳來的訊息,應該有多餘的時間來反覆思考這些訊息,其思考方向包括:

1.篩選與分類:與對方溝通出來的訊息也許千頭萬緒,讓我們一頭霧水,此時我們切勿慌張,應從中尋找出關鍵的訊息。

2.找尋絃外之音:與對方溝通出來的訊息,有時只是一些表象,因此我們應該認真去思考,其訊息是否有其他含意。

3.明辨是非:我們應隨時保持思緒的活絡,從不同的角度思考,以免被對方的花言巧語所惑,產生錯誤判斷。

(四)善於提出問題:在溝通的過程中,適時地提出問題,不僅可以使我們獲得更多資訊,而且也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傾聽。

1.多提開放式的問題,可以讓對方盡情地回答,使我們獲得更豐富的資訊。

2.提出有關的問題,使對方知道你對他的事感興趣。

3.提出必要的問題用來澄清事實,有些人不好意思提出問題,只好自己胡亂揣摩,其結果反而容易造成誤解。

4.切勿不斷提出問題,如果我們問太多的問題,會變成我們在主導,而非傾聽對方的心聲。

文章標籤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是學習的對象

是學習的內容

是學習的狀態

處處是學習的

樣樣是學習的
文章標籤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