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需要依賴另有一個人才能行使團體生活,我們要依賴不斷的溝通,才能讓自己生活更好。

 

    為此,我們每個人要先靜下來,認清兩件事:

    第一,不要以為自己總是對的。所謂對與錯,往往不那麼絕對

    第二,溝通要「對方」而定,不同的對象,代表不同的背景,你就必須調整不同的溝通模式。

 

    注意,人們是活生生的個體,不是機器。

    機器還比較遵守邏輯,但是人啊!往往不合邏輯。

    「可能你說得 有道理,但我還是討厭你,因為我就是看你不順眼」。

    對某人有道理,但對他沒道理,因為他的成長背景對這件事的看法和你截然不同。

    如果人人都有不同背景狀況,那如何溝通? 根本就是天天會遇到死胡同。當然,也沒那麼絕對,畢竟,還是有共通的原則。

 

    首先,比較日常交流的事,當然不需要大費周章,若每件事都要顧慮來、顧慮去,活著也太累了。

    所謂溝通,在此主要是需要「影響對方」、需要「透過傳達讓一件事情進行」,或需要「透過溝通改變現狀」。

    以此來說,向朋友說聲:早安,或跟他說:昨天去看一部電影很不錯,這是聊天。但老闆交代員工去辦事情,媽媽教導孩子要做正確行為,或者太太和先生抱怨他都不陪她,這些都是溝通,也就是說,若溝通有了誤解,那可能結果就會不一樣。

 

    基本上,不論對方的背景如何,當溝通的內容比較複雜,有可能誤解時,就需要特別留意。溝通有以下幾個注意事項:

1.提問

    特別是在兩人對一件事可能認知有誤的情況下,提問一定是必要的。提問有兩層意義,第一層,透過提問,例如「對於這機器的用法,你還有甚麼不了解的嗎?」,可以進一步了解對方的看法。第二   層,透過提問,經常會發現誤解的所在,「你知道我的本意是為你好吧?」看到對方納悶的眼神,你才知道,原來對方還是不明白。於是你就再說明一次。

 

2.傾聽

    溝通最忌諱的就是,一個人唱獨角戲。如果在學校,老師傳授學生,那是單方面授課。但在社會上,人與人間溝通必須要有互動,所以我們不只要懂得講,更要懂得聽,這一方面可以讓溝通更清楚,更重要的事讓對方覺得你尊重他。事實上,很多時候,溝通已經不是在「講理」,而是在「講情」。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你若讓對方「奇模子」不好,那溝通再多也沒有意義。因此談話時,一定要保留足夠時間給對方發表意見,並且在對方講話時,不要搶話,不要自已為是的詮釋對方的話。用心傾聽,才能讓溝通繼續下去。

  

3.主動出擊

    許多時候,溝通要主動出擊。這裡不是指你說話要強勢,而是態度上要積極,有時候「積極的弱勢」也是一種積極,好比說我們主動以低姿態向對方請益,就是一種主動出擊,但卻是低姿態。甚麼時候要用主動出擊呢? 像是:

    a. 針對某個議題,邀請對方提出想法

    b. 對方是比較木訥內向者,你必須主動出擊誘導他談話

    c. 對方表達能力不強,你可以主動釋出問題,問他是不是想表達這個意思

    d. 當溝通方向偏了的時候,可以主動出擊,將話題導正回來。

    主動出擊很重要,如果雙方溝通,一方無言另一方也無言,那就溝通不下去了。

 

4.說故事

    溝通的內容可能一樣,但表達方式可以很多種,視對象而定。最典型的例子,老師教導學生團結的道理,他可以直接告訴學生「團結非常重要,我們大家可以團結,就沒什麼人打得倒我們。」然而這些太老生常談了,調皮的學生根本聽不進去。這時候老師改以說故事的方式,講酋長要求三個兒子分別折筷子的故事,筷子個別都很好折斷,但當三個兒子筷子綁在一起就無法折斷。以說故事方式,孩子就會聽得津津有味,也更能認識這樣的道理。在職場上,包括對客戶簡報說明一個產品,或者和老闆提企劃案,如果懂得透過說故事的方式,都可以做到好的溝通。

文章標籤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年,中山女高國文教師張輝誠,率先提出「自學、思考、表達」的教學理念,學思達的影響力,也早已跨出明星高中和語文科目,各領域都有教師投入學思達行列,試著汲取理念並活化自己的課堂。

 

然而,

究竟要如何成就一堂流暢的學思達教學?

課前如何編製完整的自學講義?

面對個別型與統整型的知識點,問題設計各有哪些眉角?

課堂中教師如何成為適切的主持人?

師生對話該如何兼顧知性交流與情意連結?

課餘之際如何與自己、與學生深刻對話,理解並覺察師生行為底下的感受、渴望、期待?

……

 

諸如上述各種學思達教學環節,幫助學生從高度自學、培養多元能力,到有效學習甚至高效學習,「正是為了協助老師在有限時間內,儘速跨越教學障礙,成為學思達專業教練」。

 

想要了解「學思達」如何實踐於課堂教學?

推動教學創新的第一線教師,想知道有哪些迫切的增能與修煉,打造自主且高效的課堂?

 

輝誠老師統整這些年各界回饋與提問,不斷反思更新,提煉出實踐學思達課堂的五大心法:「講義製作力」、「問答設計力」、「主持引導力」、「對話統整力」與「班級經營力」,引導教師有系統地為自身教學增能,讓學生在最符合人性化的教學場域,透過自學、合作、討論、溝通、發表、聆聽,培養具備21世紀核心素養的未來人才。

志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孔子曾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這句話傳達了,許多人明明不懂卻要裝懂,還不如知道的部分就說知道,不知道的部分誠實的說不知道,這樣老師才懂得該如何傳授。

    然而現實生活中,畢竟不是校園。於是就有很多溝通模式,有的人「自以為知道,其實不知道」;有的人「知道自己不知道,但硬要假裝他知道」;還有的人「明明自己知道,卻為了某些原因要說不知道」。當不同的人處在同一環境時,例如家庭或職場,那麼就會產生溝通問題

    為何男女朋友會吵架? 為何夫妻失和? 為何有辦公室紛爭? 範圍擴大來看,為何社會上會有那麼多的爭執? 歸根究底,就是溝通出問題。但說,誰對誰錯呢? 就好比前面的案例,甲乙業務都懂自己的產品,但介紹的方式不同,誰對誰錯呢?

    所以溝通,絕不是把「自認為對的事情」傳達就好。

    原因有以下幾點:

    1) 可能,你說得對的,但對方也沒有錯。

    因為是站在不同角度來看事情。就好像養狗很好,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但他說,養狗會吵到鄰居,並且隨地大小便汙染環境。這件事沒有誰對誰錯,因為等於是在講一件事的不同面向。

    2) 可能你說的事情有部分對有部分錯,對方也是如此

    最典型的例子,瞎子摸象。一個人摸到象腿,說象就像個樹幹,一個人摸到象尾,說象就像個繩子。兩人都只是摸到真相的一部份。這時候再怎麼吵下去,也永遠沒結果。

    3) 可能你說的事情對,但對方對你的解釋不同

    例如你說你的企劃案,被某個廣告大師拿去看了,被大幅修改送回來,你原意是想表達自己的東西,非常受看中,連大師都拿去看了。但對方只聽懂你的東西被修改了,表示你的東西是錯誤的。因此他對你的能力大打折扣。

    4) 可能你說的事情對了,但這不是對方關心的重點

    這種情形是最常見的。好比一個男孩穿著帥氣的西裝,帶著新認識的女孩,以很專業的口吻,跟她導覽這個城市的文化,男孩以為女孩一定會被自己的風采迷倒。但女孩心中想的卻是,這男孩好自私,都不關心我走路累不累,有沒有肚子餓?

    以上只是幾個例子,事實上,溝通的排列組合還有很多,而人與人間的不愉快。包括情侶會成為怨偶,認真的員工老是得不到上司賞識,很多時候都是出在溝通。特別是自以為自己沒問題,這時候才是最大的問題。因為往往是因為這種態度,讓對方覺得「再溝通也沒意義」了,最終造成分手或不歡而散的下場。

    但你錯了嗎? 是的,你錯了,但錯的不一定是溝通的內容,而是溝通的方式。

    所以溝通,是一件需要學習的事。不是口才好的人才能溝通,有時候口才越好反倒越不懂得自我反省;也不是所謂「得理」的人就可以溝通,很多時候「得理不饒人」者會讓人厭惡。

    虛心承認自己溝通仍需要學習,才是開展好的人際關係重要的關鍵。

文章標籤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起溝通,經常人們以為,這有甚麼難? 只要會講話,大家都可以溝通。

 就算不懂英文,一個小學生也可以憑一些肢體語言和外國觀光客交流;就算天生聾啞,也可以依靠手語或書寫,達到兩人基礎互動。

 

溝通,有甚麼難?

    然而,就是因為這樣的錯誤認知,讓很多人在職場上吃虧,如果是被公然拒絕那比較明確,最怕的就是吃了「悶虧」被排擠了,都還不知道原因。究源頭,可能就是一開始自己講話傷到人,自己都不知道。

    要先釐清一件事,甚麼叫「溝通?

    溝通就是要表達自己的立場,讓自己的訴求成功嗎? 碰到對方專業比自己差,或者對方比較不善言詞,是否就代表自己的溝通就一定「佔上風」?

    話說回來,所謂溝通,有所謂「佔上風」這回事? 如果雙方是在辯論,那當然可以「占上風」,但溝通等於辯論嗎?

 

       很重要的一個觀念:與人交流,是要「做對」,不是「作對」。

       道理簡單,但許多人卻不一定做得到。

       舉個例子。有甲乙兩個業務員,負責銷售某型新發明的智能洗衣機。他們分別拜訪兩戶人家,結果當他們辛苦的講解完設備的功能,也分別被兩戶屋主嗆聲質疑。屋主們表示這台機器不實用,不如傳統的洗衣方式好。

 

這時候正確的溝通是甚麼?是要「做對」? 還是「作對」?

   a. 作對?

      聽到來自屋主的嗆聲,甲業務員於是據理力爭,和屋主爭鋒相對的辯論,針對屋主指出的缺點,甲業務員一一的辯白。他用很專業、很自信的語氣,指出屋主的錯誤,矯正屋主的觀念。並且他很洋洋得意,因為屋主最後似乎被他辯到無話可說了。但辯論贏了,訂單得到了嗎? 並沒有。屋主最後禮貌地,說聲再研究看看,但實際上已經下逐客令。之後,甲業務繼續拜訪很多客戶,一整天下來,一台機器都沒賣出去。

    b. 做對?

    相較於甲業務的作法。乙業務一開始也是被嗆聲,說機器種種的不好。乙業務畢恭畢敬的回答:「唉呀!你真是專業。我很少看到那麼懂衣服的人,難怪看你的氣質就是智慧的樣子。」屋主被捧得飄飄欲仙,接著乙業務反過來請教屋主,他平常怎麼洗衣,邊聽著屋主怎麼說,邊認真的點頭。之後,屋主也承認,的確傳統的洗衣方式也不是那麼方便。這時候乙業務適時切入「對啊!你這方面專業,如果可以再加上一台好機器,相信可以讓你家的衣服洗得更乾淨,也讓你做事更方便。」整個過程,乙業務雖然擺出低姿態,甚至自己產品被罵也沒多做辯駁,但最終他機器賣出去了。後來也因為屋主,幫他介紹鄰居,結果一整天下來,他光在同一街就賣出多台機器。

 

    以本例而言,乙業務做到溝通了,因為他達到了他的目的。畢竟溝通只是一個過程,若結果沒達成,過程誰輸誰贏就不重要了。乙業務成功銷售產品,他「做對」了,相反地。甲業務明明專業,又很保護自家產品表示對公司的負責,並且他也夠勤勞,一家家拜訪了客戶,最終卻一台都沒賣出去。因為他和客戶處在「作對」的狀態,結果就無法把事情「做對」。

    也許人們會好奇,只是表達自己意見,為何就是「作對」? 這就是人們經常以來的迷思,以為溝通就是把「自以為是」對的事情傳達。

文章標籤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知識:指執行某項任務所需瞭解可應用於該領域的原則與事實。

技能:指執行某項任務所需具備可幫助任務進行的認知層面能力或技術性操作層面的能力(通稱hard skills),以及跟個人有關之社交、溝通、自我管理行為等能力(通稱soft skills)。

態度:指個人對某一事物的看法和因此所採取的行動,包含:內在動機及行為傾向。

 

知識

  1. 產業或組織(公司)的溝通模式與流程
  2. 產業知識和專業術語
  3. 產品和服務的相關知識
  4. 產業現況與發展

 

技能

  1. 擁有適合產業或組織領域的溝通技能
  2. 專業技能(軟實力、硬功夫)
  1. 能分析需求提出解決方案
  2. 計劃與執行任務
  3. 策略思考和創新
  1. 自我管理
  2. 人際溝通

 

職能涵養、對應態度

  1. 守法觀念
  2. 主動積極
  3. 親和關係
  4. 壓力容忍
  5. 團隊意識
  6. 敬業與當責
文章標籤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在一個團體的社會,我們每天的所作所為,無「人」就不行。

 

    沒有人。我們有再多的專業、手中擁有再好的商品,要服務誰?要賣給誰?

    沒有人。我們追求美好的生活,所有的吃喝玩樂生命各種需求要從哪裡來?

 

    但也正因為凡事都依賴人,於是我們不能一心只想「做自己」。我們不能手中握有一個計畫,然後就「命令」別人照辦,就算是身家數百億的企業集團總裁,或位居廟堂之上的領導人,也無法用「一言堂」控制這個世界。必須各部門溝通,必須體察民意。

 

    在一個團隊裡,就算我們覺得自己學富五車、身懷絕技,高於所有團隊的人一等。我們也必須依照團體的遊戲規則辦事。走在社會中,就算身上擁有再多財富、手握多大權力,想要在人群中恣意妄為,也是無法被社會接受。

    因此,與人交流,與人溝通。不是生活中的選項,而是生活中的必須。

    然而這樣的必須,卻有人無法做好。

  • 有人明明工作能力強,做事也認真,但卻因為不懂溝通,難以升遷。
  • 有人讀了很多書,腦海裡有很多想法,但這些想法無法透過交流正確傳達出去,最終他只被視為一個怪人,沒能創造甚麼成就。
  • 家人相處,情侶相處。本來大家都是好意,不知為何,卻一天到晚老吵架,到最後,再好的感情都吵得失去溫度了。令人遺憾!

 

    所以說,人與人間如何相處,如何溝通很重要,當一人其他的特質,諸如工作專業、道德品格、做事效率、基本儀態等都優良,若在人際關係這一環分數較差,那人生發展是難有突破的。

文章標籤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訴求 「多元化與優質商品銅板價」的理念專職於電商銷售食品,經過八年多的成立的時間以來,與越來越多的業者結合,目前已經不止販售食品了,而是陪著消費者成長為全家人都可以購足的網站。 

投影片3.GIF

投影片4.GIF

投影片5.GIF

投影片6.GIF

投影片7.GIF

投影片8.GIF

投影片9.GIF

投影片10.GIF

投影片11.GIF

投影片12.GIF

投影片13.GIF

投影片14.GIF

投影片15.GIF

投影片16.GIF

投影片17.GIF

投影片18.GIF

投影片19.GIF

投影片20.GIF

投影片21.GIF

投影片22.GIF

文章標籤

志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